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:
人生可以被规划吗?
或许很多人认为,只要掌握了足够的人生经验以及科学的思路,人生是完全可以规划的。
这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。
但其实,这种观点不过是理论上合理,一旦我们真正尝试之后便会发现,人生根本无法被规划。
甚至很多时候,规划完美人生的企图,总是造就出惨淡的人生。
为什么会这样?
我们不妨先从社会规划这个更高层次的领域开启思考。
要知道,我们人类的生命实践始终伴随着问题求解,无论是生存保持、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活动都是如此。
遇到问题,思考问题,寻求解决方案,方案实施,事情获得进展。
可尽管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我们总是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,但我们却始终无法一劳永逸。
因为我们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,总是会遇到新的问题。
所以,我们总是在遇到问题,解决问题,再遇到新问题,再继续解决。
如此永不停歇,仿佛走在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上,不过这个过程,人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步。
可尽管我们始终在进步,却永远无法抵达绝对的真理。
这就是隐藏在社会规划深处的病根。
人们总是相信凭借自己的理性与经验可以整体规划出完美的社会。
好比城市规划、道路规划等等。
可所谓“合理”的规划真的合理吗?
为了改善堵车的问题而修建的道路,结果一方面买车的人了,道路反而更堵了。
另一方面,显然在任何一个城市中,都是很少一部分道路在承载着大部分人的行驶需求,道路确实修了不少,可该堵的地方依然还是堵。
故而有人调侃,这些道路的修建就是方便我从一个堵车点快速到达另一个堵车点。
再如停车场的建设,布局规划图或许画得很漂亮,可当实际使用的时候或许就会发现路窄了、出入口不够等等一系列问题。
诚如上文所述,我们总是遇到问题,再解决问题。
可当我们的规划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工程呢?
其中一环出现问题,可能就导致整个规划连锁式崩塌。
所以,这就是规划内在的弊病,即缺乏“容错率”。
或许有人会说,并非完美的规划不可能实现,而是规划者缺乏完美规划的能力。
这种论调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哲学观点作为依据,那就是“历史决定论”。
也就是历史的展开并非随机,而是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定,向着某个确定的目标推进,最终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。
当然,也有人反驳这种说法忽略了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。
但他们认为人的主观作用,依然包含在历史的规定之中,无论人如何发挥自身作用,最多可以加快或减缓其历史进程,但绝对无法改变。
但就算历史真如这种观点所说的那样,存在一个铁律,人又如何能够把握呢?
仅仅依靠历史的解读吗?
显然不行,比方说知识就是影响历史发展的一个变量。
我们就算把5000年历史翻烂,也绝对无法解读出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形态。
所以,我们不排除“历史决定论”的可能性,但却至少在当下应当质疑其可靠性。
所以综上,我们论证了这种“乌托邦”式的宏观规划存在严重的弊端。
那么同样的思路腾挪到我们的人生上面,凭什么就可靠呢?
我们或许能够通过学习计划的制定,成功通过一次考试。
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健身计划的制定,实现身材的完善。
可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,将自己一生的学业、事业、婚配、家庭等等安排到位,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。
因为很多事情环环相扣,而人生又无处不是偶然。
好比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来安顿自己那颗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心,并称之为稳定。
可世事无常,人生凭什么能稳定呢?
或许有些人确实一生都过得安安稳稳、平平淡淡,那是罕见的福气。
大部分生活在当下的人们,尤其是年轻的人们,是没有这个福气的。
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,一个是工作,一个是婚配。
老一辈人总认为进入体制好,稳定有保障。
可体制在当下就一定稳定吗?
真的不一定,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在一步步削减基层文员的价值。
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,“铁饭碗”也面临着被打破的命运,事业编制的合同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所以,在当下没有真正稳定的岗位,只有真正稳定的人。
人只有跟上社会的节奏,不断完善、提升自我,培养自己以变应变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稳定之道。
而婚配问题更是如此,多少父母将子女的婚配看成了任务。
尤其是女性的父母,总想着闺女赶紧嫁出去,然后好好过日子。
如此一来不知道要毁掉多少女性的人生,我曾不止一次谈到当代婚姻早已不是早年间那般纯粹,它是一项繁杂的事务。
若婚前没有睁大眼睛好好考察对方,而是带着搭伙过日子的任务心态随意婚嫁。
那么婚后哪里还会有什么好好过日子,有的只会是无尽的拉扯与争斗。
所以对于当代婚姻,我始终赞成的一个观点就是,宁可单身,也绝不能将就。
其实人虽然拥有理性,但本质上人不是一个理性的生物,人生更不是科学的。
不知你有没有发现,人生真的如那首诗句一般,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
那些从小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,往往总在被命运捉弄。
而那些坚守自己的信仰与热爱的人们,反而能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因为前者,总是紧盯着那最终极的目标不放,而后者则更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阻碍;
前者只为了遥远的目标而努力,结果在实践中总是在不自觉中为自己制造出的麻烦,而后者则脚踏实地,努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,反而能够走得长远。
而且,规划人生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“唯结果论”的思路,但人生又怎样才算有“结果”呢?
所谓的“结果”不过是一些来自世俗观念的价值判断,这本身就是一场可笑的把戏。
人生不应当对任何价值判断负责,人生只应对自我本身负责。
如此,也就进一步解释了开篇的那个论题,人生为什么不能被规划?
因为人生自己就是自己的规划,我们又能规划些
- 上一篇:人生应该随和而不随波,宽容而不迁就是什么意思-海淀tcl净水器买白泽还是澎湃 [2024-11-23]
- 下一篇:南唐李璟有几个儿子-李璟是李煜的什么人-蓝宝石ec60-dq热水器 [2024-11-12]